1.放置环境要求
空间位置:应放置在通风良好、干燥且避光的地方,远离火源、热源以及可能产生火花的区域,防止因高温、明火等引发危险废物的燃烧、爆炸或化学反应。周围应留有适当的空间,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检查、维护和搬运工作,一般建议至少留出 1 米以上的通道空间。
地面条件:地面需平整、防滑,并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,以承受装满危险废物的暂存柜及其内容物的重量,避免地面沉降或变形导致暂存柜倾倒。同时,地面应进行防渗处理,防止危险废物泄漏后渗入地下,污染土壤和地下水。
标识警示:在暂存柜显著位置设置清晰的警示标志,标明 “危险废物”“禁止靠近”“注意防火” 等警示语和相应的危险废物类别、危害特性等信息,提醒人员注意安全。
2.暂存柜自身要求
材质与结构:采用坚固耐用、耐腐蚀的材料制作,如不锈钢等,确保能够抵御危险废物的腐蚀和外部环境的影响。柜体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,防止危险废物的气味散发、挥发性物质泄漏以及雨水、灰尘等进入。对于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废物的暂存柜,还应具备防爆功能,如安装防爆门、防爆窗等。
门锁与铰链:门锁必须牢固可靠,采用防盗、防锈的锁具,只有授权人员能够打开。铰链应定期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正常运转,防止柜门意外脱落。
内部布局:合理划分不同的储存区域,按照危险废物的种类、性质进行分类存放,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混放,防止发生化学反应。例如,酸性废物和碱性废物应分开存放,氧化剂和还原剂要隔离等。每个储存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,便于识别和管理。
3.室外实验室危废暂存柜操作规范要求
人员培训: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,熟悉危险废物的性质、危害以及暂存柜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,掌握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。
装卸操作:在装卸危险废物时,应小心谨慎,轻拿轻放,避免碰撞、拖拉、倾倒等粗暴操作,防止危险废物泄漏或包装破损。对于液体危险废物,应使用专用的抽液设备或容器进行转移,严禁直接倾倒。
日常检查:定期对暂存柜进行检查,包括柜体的外观、门锁、铰链、密封性能等,查看是否有损坏、变形、锈蚀等情况;检查危险废物的存放情况,是否按照规定分类存放,有无泄漏、溢出等现象;同时检查周围的环境,确保无杂物堆积、无积水等安全隐患。如发现问题,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,并记录在案。
清洁维护:保持暂存柜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,定期清理泄漏的危险废物和杂物,防止滋生细菌、蚊虫等。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废水、废渣等应按照危险废物的处理要求进行妥善处置,不得随意排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