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季化学品事故的 “高发期"
安全无小事,防患于未 “燃"!
高温,化学品安全的“隐形杀手"
在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下,不仅人体会承受极大的热负荷,实验室及工业生产环境中的化学品更会因高温作用,显著增加潜在安全风险。各类化学品储存容器及反应装置看似平静,实则暗藏危机。
⒈加速挥发:密闭空间内的燃爆风险
有机溶剂、汽油、乙醇等易燃液体具有较高的挥发性,高温环境将显著加速其挥发过程。在通风不良的密闭空间内,这些易燃液体蒸汽浓度可在数小时内急剧上升,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时,遇明火、电火花等点火源,极易引发剧烈燃烧或爆炸事故。
⒉压力剧增:承压设备的超压风险
气瓶、反应釜、储罐等承压设备在高温环境下将面临严峻考验。随着环境温度升高,容器内气体体积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呈线性膨胀,导致内部压力持续上升。当压力超过设备设计承压极限,容器将发生破裂,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泄漏、易燃液体流淌,进而引发火灾、中毒等次生灾害,严重威胁人员安全与环境安全。
⒊分解变质:不稳定化学品的自反应风险
过氧化物、强氧化剂等热稳定性较差的化学品,在高温条件下会加速发生分解反应。该过程不仅会释放大量热量,还可能伴随气体产物生成。若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可能导致自燃;气体积聚则会引发容器超压,最终导致爆炸事故。
⒋密封失效:密封系统的完整性风险
高温环境对密封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。垫片、O 型圈等密封元件在持续高温作用下,会发生软化、老化及变形,导致阀门、法兰、管道接口等密封部位出现缝隙。腐蚀性、有毒化学品通过这些泄漏点释放,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,还可能引发人员中毒。
⒌静电累积:静电放电引发的燃爆风险
干燥高温的夏季,静电危害更为突出。在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生产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,物料流动、设备摩擦等操作均会产生静电。若静电无法及时导除,电荷将持续积累,当静电电压达到一定阈值时,将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。这一微小能量足以点燃周围积聚的可燃蒸汽,从而引发爆炸事故。
防范措施
高温环境下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引起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。相关人员需严格落实上述防范措施,切实保障生产安全与人员健康。
⒈科学存储与分类管理
优化仓储环境,配置空调系统、强制通风设备及遮阳设施,确保储存环境温度符合化学品安全要求;对热敏感性化学品应采用防爆冰箱等专业设备进行存储。
严格执行化学品分类储存原则,依据化学品的化学性质及相容性,实施隔离存放,避免发生化学反应。
⒉设备维护与安全装置配置
建立定期巡检制度,对承压设备、管道系统及阀门进行压力监测与密封性检查;及时维修或更换老化设备,防止泄漏及破裂事故发生。
在气瓶、储罐等关键设备上安装压力表、安全阀等安全附件,确保压力异常时能够自动泄压,保障设备安全运行。
⒊规范作业与静电防护
合理安排作业时间,高温时段(11:00 - 15:00)尽量避免化学品搬运及使用操作;如需作业,应采取轻装轻卸方式,减少摩擦与碰撞。
作业人员需穿戴符合标准的防静电工作服、手套,并使用防静电工具;在作业场所配置静电消除器,确保静电及时导除。
⒋应急管理与预警体系建设
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,配备充足的防毒面具、灭火器材、吸附材料等应急物资;定期组织应急演练,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。
在重点区域安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,实时监测有毒、可燃气体浓度,一旦发生泄漏立即触发报警,保障人员及时撤离与事故处置。
室外危化品暂存柜案例分享
室外危化品暂存柜为危化品存储提供了可靠保障
精准控温,隔绝高温威胁
室外危化品暂存柜通常配备专业的温控系统,能将内部温度稳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,避免因外界高温致使危化品挥发、分解或引发剧烈反应。
同时,柜体采用双层隔热材质,进一步阻断外部热量传导,即便烈日直射,柜内温度波动也微乎其微,从根本上降低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。
微信扫一扫